禁微则易,救末者难20xx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
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
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出自南北朝时期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丁鸿用坏崖破岩的涓涓之水和干云蔽日的葱青之木勾勒出自然万物形成、发展、衰亡的生命景观,更关键的是蕴藏于其中的事物发展规律。
“微”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微,隐行也”。
《辞海》解释“细,小,稍”。
“微”本字是去掉双人旁之后的字,中间那部分是人形上有头发飞舞,右边大意是以手捋发。
一根根的头发当然是不容易看清楚的,这就是“细微”隐晦义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用“微“强调或凸显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故事很多。
从《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到汉刘向《说苑》告诫“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再到丁鸿谏言的“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等警句,无不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发展量变质变客观规律的把握,无不彰显了防微杜渐、慎独慎微的中国智慧。
做到防微杜渐、慎独慎微,是自胜之功,正所谓“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奉命剿灭山贼。
出征前,他给弟子薛侃写信道:“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破心中贼之所以难,是因为外界对人的行为和思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注重三个结合推进“两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