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例文】古训有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短短八个字,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与智慧,告诫人们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应坚守正道,秉持诚实无欺、行为端正的良善和原则。
人生既有鲜花盛开的坦途,也有充满诱惑的歧路。
(中国纪检监察报《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典故】出自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释义】意思是,不走那些歪门邪道,不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坏事。
【赏析】《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历史上,很多清官廉吏循正道、行正气,清白为官、勤政为民。
春秋时期晏婴,以廉洁著称,强调“廉者,政之本也”,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无论是赏邑、住房还是车马衣物,都一概谢绝。
清代廉吏叶存仁律己甚严,甘于淡泊,清廉自守,两袖清风。
一次离任时,部属临别赠礼,为避人耳目,特半夜拜谒。
叶存仁十分感慨,但决然不受,并赋诗婉拒:“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明代学者方孝孺认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严于律己,归根结底是一种对民心、法纪、权力、道德的敬畏,是一种理想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党课讲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