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11-15 德育素材网

  【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例文】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为官者要保清廉一生,就要知敬畏、懂行止。

  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包拯身处端砚产地,不私拿一块砚台,体现了为官者的品德和操守,也彰显了其内心的戒惧和敬畏。

  (中国纪检监察报《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释义】意思是,有所畏惧则不敢放肆,因此能修养德性。

  无所畏惧则任性纵欲,必定招致灾祸。

  【赏析】心存所惧,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臣万纲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敬畏法度,不仅能让人愉悦,还能保证其大道直行、安全无事。

  老一辈革命家深谙“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之道,经常告诫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周恩来曾讲,“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

  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

  邓小平说,“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